去年12月,由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珠海市科技創新局以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三方,共同簽署《共建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戰略合作協定》,標誌著科技部在粵港澳大灣區部署的首個國家級國際科技交流與技術轉移平台正式落戶。目的為深化中葡科技領域交流合作,加強內地與葡語國家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創業、科技合作上的聯動。過去,由於科學文獻或科普資源大多以中文或英文為主,並不利於“中國智慧”走進葡語系國家,若能善用澳門在中葡翻譯領域的優勢,想必能為加快中葡科技交流中心的建設,一展澳門所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科技三會”上提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推動科學普及和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工作密不可分,更是為澳門培養新時代的科技人才、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依循。通過把中國科學家精神和科普資源材料葡語化的製作和輸出,在澳門實現“產業化”,更是推動居民深入認識祖國前沿科技實力、提高年青一代對投身科技產業興趣和提供多元職業新選擇的一個大好新渠道。
為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建議用好澳門高等院校培育的中葡翻譯人才及相關領域的研發成果,率先對我國科學文獻及科普資源開展具系統性的葡語化工作。由於科技材料當中涉及大量專有名詞,必須具備專業學術水平或對該行業市場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可作出正確理解並進行高質量的翻譯。通過加快建立專業的雙語翻譯服務,可為我國及葡語國家之間的學術交流及技術轉移等,打造可靠的語言交流基礎。
二、建議藉中葡翻譯服務為切入點,讓科普資源在澳門實現從翻譯、製作及輸出的産業化發展。在科普資源葡語化的過程中,既能為翻譯產業拓展長期且穏定的市場需求,促進本澳翻譯人才的就業空間;亦能拉動成果翻譯、平面設計、文藝展覽、多媒體創作、後期處理、人才培訓以及對外推銷等全鏈條的產業化發展。讓科普産業爲澳門經濟帶來新的和實質性的多元增長。
三、建議在促進本地產學研發展方面,高校與企業合作並提供中葡翻譯服務,促進中小微企業拓展葡語市場。由於澳門大多數中小微企業缺乏葡語基礎,較難開展在葡語系市場的業務。建議政府以資助方式,將澳門高等院校的人工智能翻譯服務、葡語語音會議錄系統等科研成果,免費供給澳門企業使用,以刺激各行各業發掘與葡語市場的互動創新。
總而言之,隨著中葡科技交流合作步伐的加快,希望藉鞏固翻譯產業作為聯繫中葡橋樑的核心基礎,讓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定位再添特色,為刺激經濟發展增加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