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零碳科技產業園 拓展綠色經濟新載體

氣候變化是一項跨越國界的全球性挑戰。多年來,澳門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的相關履約工作。前年特區政府更出台《澳門長期減碳策略》,明確提出以“分領域、分階段積極落實減碳措施”作為澳門長期減碳發展的總體方向,以及“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並推動電力、陸上交通運輸領域優先於2050年前達至近零排放”的總體目標。

新一屆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建設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業界一致好評、甚表支持。若能藉此契機將該園區定位升級為“零碳的科技產業園”,一方面以零碳建築理念打造園區建設,另一方面以創新思維整合減碳技術研發、綠色產業的孵化與智慧能源應用,想必能為實踐澳門的“雙碳”目標注入新動能。今年是《巴黎協定》簽署十周年,全球氣候行動已進入關鍵階段。期望通過建設“零碳的科技研發產業園”為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目標開拓綠色增長極,更為實現環境效益與產業升級的雙贏格面提供載體。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 在建立標準方面–我國首個零碳産業園區國家標準預計在年內出台,建議澳門的科技研發產業園區的建設全面採用對標國家、領先國際的“零碳標準”,包括如風光電一體化綠色建區、智能設施管理系統、低碳交通物流體系等,讓澳門成為體現中國科技、中國智慧的示範區。通過實現綠色低碳生產、高效儲能與智能調度,構建“零碳”園區的智能微電網系統,更可使其成為澳門城市電網的重要節點,為打造智慧城市樹立綠色新標杆。

2. 在產業升級方面——建議產業園區重點引進零碳生產、碳捕集與封存、環保建材、數字化碳管理等領域的創新科技企業,通過聚集“服務集成”及“標準輸出”,助力澳門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零碳新業態的過程中實現產業升級。同時,通過“零碳認證”體系吸引國際綠色資本落戶,形成“技術示範—產業轉化—商業應用”的全鏈條新生態,為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目標拓展綠色新路徑。

3. 在國際接軌方面——加強內聯外通的低碳建設和交往。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共同牽頭,14個國家26家機構,包括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作為兩個特區中唯一參與單位,共同發起的“‘一帶一路’低碳技術創新合作聯盟”上星期在中國成都正式成立。建議政府多把握與不同國際平台對接的機遇,切實發揮好澳門作爲“精準聯繫人”的優勢,進一步探索與一帶一路、葡語、西語等國家在《巴黎協定》框架下的合作,促進澳門對接全球碳市場機制。讓“一國兩制”下的低碳科技應用、綠色金融創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低碳技術和市場互聯互通的支撐點,為全球氣候行動提供澳門經驗、中國智慧!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創新創業, 區域, 工商發展, 科學技術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