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澳門構築科技創新產業交流雙循環的橋頭堡

在祖國的激勵下,澳門一直致力發展“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城市定位,配合“世遺城市”和“美食之都”的名片,大量國際化的文旅服務、跨國商貿、展演藝術及創意等領域的經驗豐富,構成了澳門的特殊優勢。從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的角度來看,這些獨特的城市定位和豐富的國際化經驗,使澳門成為大灣區四個節點城市中,對國際旅客、尤其是會展商務團體最具吸引力的門戶城市。然而,根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2023年版全球創新指數“科技集群”排名顯示,深圳—香港—廣州連續四年成爲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大灣區創新城巿之中唯獨澳門榜上無名,客觀反映澳門未能在科技創新方面與其他節點城市保持同步。

然而,澳門的科技發展起步較遲,培育澳門科技企業成長也需要較長的時間積累。但一如王毅部長在評述中歐關係時所言,歐洲正是紅黃綠燈皆亮,但作為主力面向葡國的澳門,肯定面對綠燈。如何用好澳門與內地及歐洲大陸法的相近,用足與南歐文化互融的優勢,值得我們深究。

為此,本人抛磚引玉提出以下三個建議:

一、 在“走出去”策略方面,建議特區政府牽頭引進各種提供與國際接軌的標準、測試和認證等服務機構到澳門或橫琴深度合作區,構建一個符合多元標準的生態圈,令澳門成為國內科技企業出海的基地。通過面向目標企業群提供量身定做的引企引才政策,不僅有助大灣區國際科創城巿的進程,同時也有望產生鯰魚效應,激發澳門本地企業的創新活力,通過了解國際市場的規則、標準和做法,增加澳門企業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二、 在“引進來”策略方面,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強化澳門作爲葡語系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窗口的角色。特別是,積極探索允許這些國家的科創企業在澳門設立實體或虛擬辦公室的可能性。可率先依托現有的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令其成為服務這些國家的科技企業與本地以至其他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科研合作的聯絡點,將澳門打造成為國內、國際科技創新產業交流雙循環的橋頭堡。更加可以通過做好科技金融,吸引國際科技與創新資源,有效在澳門連接。

三、 在提升科創服務效能方面,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優化政府商服務流程,通過優化審批環節和時間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實現澳門與香港、大灣區各城市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便暢,藉此增强國內外科技企業選擇落戶澳門的吸引力。希望通過構建一個更加高效、友好的科創服務環境,提升澳門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中門戶的形象。

綜上所述,期望在適逢今年是國家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25周年的喜慶年份,澳門科技創新事業發展可以更上一層樓,進一步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發揮澳門的特殊作用,為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展一個的新篇章。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公共行政, 創新創業, 區域, 工商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